內江市
內江 甜城 Neijiang 四川省內江市 內江市 內江歷史沿革 內江行政區劃 內江地理環境 內江自然資源 內江人口 內江政治 內江經濟 內江社會事業 內江交通 內江民俗文化 內江名優特產 內江風景名勝 內江著名人物
內江, 四川省地級市,位于 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鄰 重慶,南界 瀘州,西接 自貢,西北連 眉山,北與 資陽相鄰;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018年戶籍人口411.77萬人。內江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有被譽為“立體史書”的隆昌古牌坊群、號稱“川中第一禪林”的圣水寺、佛教古剎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東林寺的千手觀音、“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的資中文廟、始建于明代的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喀斯特奇觀圣靈山溶洞、九曲十八彎的甜城湖、觀鳥基地古宇湖等自然景觀。2018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1411.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3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10.8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581...
詳情內江, 四川省地級市,位于 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鄰 重慶,南界 瀘州,西接 自貢,西北連 眉山,北與 資陽相鄰;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市總面積5385平方公里,下轄2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018年戶籍人口411.77萬人。
內江風景秀麗,名勝眾多,有被譽為“立體史書”的隆昌古牌坊群、號稱“川中第一禪林”的圣水寺、佛教古剎西林寺重龍山摩崖石刻、東林寺的千手觀音、“巴蜀四大文廟”之首的資中文廟、始建于明代的資中武廟,以及威遠穹窿地貌、喀斯特奇觀圣靈山溶洞、九曲十八彎的甜城湖、觀鳥基地古宇湖等自然景觀。
2018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1411.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3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10.8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581.64億元,增長8.7%。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市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9年統籌強化監督(第一階段)黑臭水體專項排查情況,內江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單”,消除比例為0%。
夏商周及秦漢時期
夏、商為梁州之地,周為雍州之地,春秋戰國分屬巴郡、蜀郡;西漢屬資州;東漢屬漢安縣地。
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巴人李特據蜀建號,次年(304年)其子李成稱帝,國號大成,南方僚族人乘機北侵,漢安縣全境為“夷僚”所據,縣人離家隨縣衙僑居異地;同時縣政荒蕪的資中縣,亦因戰亂頻繁,名存實廢;極度動蕩的牛革卑縣,改隸蜀郡。 內江市 (9張)
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今安岳、樂至縣增新置普州和安岳、永康、多業諸縣。明帝武成二年(560年),資州南遷至漢資中縣故地新置的資陽縣城;武帝保定年間(561~565年)又在今資中縣重龍鎮置盤石縣;天和二年(567)再在漢安故址置中江縣。
隋唐五代兩宋時期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軍分路進攻四川,普州兵亂;淳祜三年(1243年),蒙古軍從南部入川,資州及轄縣荒廢;普州軍民筑鐵峰城,據險置治,固守至寶祜六年(1258年),城破州廢。
元明清時期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統一中國,建立了元帝國。經過宋末元初30多年的戰爭,今內江市除簡州建制保留外,因地廣人稀,資州、普州建制始終未得恢復。順帝至正22年(1362年)。徐壽輝部將明玉珍入蜀,建大夏地方割據政權,大批湖廣居民隨其入川,資州(含內江縣)、安岳(含石羊縣)恢復州縣之治。
明隆慶、萬歷年間(1567~1619年),內江、資縣(資州改置),資陽、簡州(曾一度改簡縣)、安岳、樂至、威遠、隆昌等8縣(州)的區劃匡架基本固定。
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蜀地始定,康熙初年(1662年),今內江市各州縣的官吏才陸續到職。雍正五年(1727年),資州直隸州(改資縣置,轄資陽、內江、仁壽、井研4縣)的建立。
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在內江市的統治。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統一,今內江市各區、市、縣分隸于第二(治資中,轄資中、內江、資陽、簡陽、威遠、榮縣、仁壽、井研8縣)、第七(隆昌)、第十二行政督察區(安岳、樂至)。
新中國時期
1949年12月5日至15日,內江等8縣人民相繼宣告解放。1950年,資中專員公署遷內江,改名為內江專區,轄內江、資中、資陽、簡陽、仁壽、威遠等縣。1951年,分內江縣城和近郊設縣級內江市,專、市、縣同駐一城。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
1985年撤銷內江地區建地級內江市,改原內江市為市中區。1989年,撤銷內江縣改置東興區,與市中區同為內江市的直屬縣級區。與此同時,還管轄資中、資陽、簡陽、威遠、樂至、安岳、隆昌等七縣,總面積13340平方公里。
1995年,資陽縣改為縣級資陽市,1996年簡陽縣改為縣級簡陽市,均由四川省直屬管轄,由內江市代管。1998年2月,經國務院決定,內江市的行政區劃再度進行調整,將資陽、簡陽、樂至、安岳等四縣市劃出,另成立資陽地區。內江市轄市中區、東興區、資中縣、威遠縣、隆昌市等3縣2區。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內江市下轄兩區、兩縣,代管一市: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威遠縣、資中縣,共4個鄉(在東興區)、103個鎮、14個街道,1609個行政村。 內江市人民政府駐地市中區玉溪街道新華路20號。
區(縣、縣級市) | 鄉 | 鎮 | 街道 | ||||
總數 | 名稱 | 總數 | 名稱 | 總數 | 名稱 | ||
市中區 | 0 | 13 | 白馬鎮、史家鎮、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全安鎮、靖民鎮、龔家鎮、交通鎮、鳳鳴鎮、伏龍鎮、龍門鎮、四合鎮 | 7 | 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樓街道、壕子口街道、樂賢街道 | ||
東興區 | 4 | 太治鄉 蘇家鄉 新店鄉 大治鄉 |
20 | 田家鎮、郭北鎮、高梁鎮、白合鎮、順河鎮、雙才鎮、小河口鎮、楊家鎮、椑木鎮、石子鎮、椑南鎮、永興鎮、平坦鎮、中山鎮、柳橋鎮、雙橋鎮、富溪鎮、同福鎮、永福鎮、三烈鎮 | 5 | 東興街道、西林街道、新江街道、勝利街道、 高橋街道 | |
威遠縣 | 0 | 20 | 嚴陵鎮、 鋪子灣鎮、新店鎮、向義鎮、界牌鎮、龍會鎮、高石鎮、東聯鎮、靖和鎮、鎮西鎮、慶衛鎮、山王鎮、黃荊溝鎮、觀英灘鎮、新場鎮、連界鎮、越溪鎮、兩河鎮、碗廠鎮、小河鎮 | 0 | |||
資中縣 | 0 | 33 | 重龍鎮、 甘露鎮、歸德鎮、魚溪鎮、金李井鎮、鐵佛鎮、球溪鎮、順河場鎮、龍結鎮、羅泉鎮、發輪鎮、興隆街鎮、銀山鎮、宋家鎮、太平鎮、騮馬鎮、水南鎮、蘇家灣鎮、新橋鎮、明心寺鎮、雙河鎮、公民鎮、龍江鎮、雙龍鎮、高樓鎮、陳家鎮、配龍鎮、走馬鎮、孟塘鎮、馬鞍鎮、獅子鎮、板栗椏鎮、龍山鎮 | 0 | |||
隆昌市 | 0 | 17 | 山川鎮、響石鎮、圣燈鎮、黃家鎮、雙鳳鎮、龍市鎮、迎祥鎮、界市鎮、 石碾鎮、周興鎮、漁箭鎮、石燕橋鎮、李市鎮、胡家鎮、云頂鎮、普潤鎮、桂花井鎮 | 2 | 古湖街道、金鵝街道 | ||
合計 | 4 | 103 | 14 |
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靠自貢、宜賓、瀘州,北通資陽、遂寧。地理位置東經104°15′-105°26′,北緯29°11′-30°2′。全市幅員面積5385平方公里。
內江市地形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面有低山環繞。海拔350-450米間的丘陵約占90%。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沉降帶的一部分,褶斷規模小。地表由較平緩的紫色砂巖組成,經長期流水侵蝕切割后,多呈渾圓狀和壟崗狀淺丘;丘間溝谷狹長平直,從丘頂到溝谷多為梯形緩坡,構成層層臺階的糧田。泥質中以泥土、粗砂土和紅砂土、豆面泥土、黃泥土為主,這些土壤保水良好,抗旱力強,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土地利用歷史悠久,主要以耕地為主,其它用地為園林、林地、疏林草地、城鄉、居民用地、工礦用地、水域和特殊用地及部分難利用土地。
內江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受盆地和該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氣候溫和、降雨量豐富、光熱充足、無霜期長的特點。冬暖夏熱,雨量適中。平均溫度15℃-28℃,一月均溫6℃-8℃,七月均溫26℃-28℃,最高氣溫可達41℃,最低氣溫-5.4℃,活動積溫5598℃左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常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為89.6千卡/平方厘米,年總日照時數1100-1300小時,無霜期達330天。全年有霜日數一般為4-8天左右。災害性天氣以旱為主,旱洪交錯出現;春夏秋冬,低溫、風、暴雨時有發生,綿雨顯著。全年氣溫有明顯的冬干春旱現象,同時,夏旱伏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歷史上有“十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三年兩頭旱,插花干旱年年現”之說。年相對溫度在80%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上下,多分布在夏季,約占全年雨量的60%,高溫期與多雨季節基本一致,春季約占17%,冬季僅占4%。
沱江是市區內主要河流,流經資中、東興及市中區,是市內水路運輸要道,自古有“萬斛之舟行若風”的繁忙景象描寫。沱江水流緩急交替,灘沱相間,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蘊藏量有14.5萬千瓦供開發。較大支流有資中的球溪河、內江的大清河等。這些河均有灌溉、航運和發電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可達9.2億度。
內江市礦產資源豐富。能源礦產主要有煤、天然氣、油頁巖;非金屬與建材礦產有石灰巖、石砂巖、頁巖、耐火粘土、鋁土礦、大理石、河沙、礫石與陶瓷粘土等;金屬礦產與稀散元素有鐵、鉀、金等以及鹽礦、鉀礦、煤層中共生的鋁、鎵、銣及鋰等分散元素;化工礦產有鹽礦和含鉀水云母粘土礦等。由于地處盆地腹心地帶,地質結構較簡單,地殼相對穩定,區域內出露地層主要受“資威穹窿背斜”、“圣燈穹窿背斜”和“螺觀山背斜”三大地質構造影響,全市礦產主要分布在這三大構造帶上的威遠、資中、隆昌三縣。天然氣主要產于“資威穹窿背斜”和“圣燈穹窿背斜”兩大構造帶上,已探明的儲量達600多億立方米。砂金則產于沱江河床沿線的資中、市中區和東興區。
內江市先后發現礦產資源共23種:能源礦產:天然氣、煤、油頁巖、石油、頁巖氣等5種;黑色金屬礦產:鐵礦1種;有色金屬礦產:銅礦1種;冶金輔助礦產:耐火粘土1種;化工原料礦產:天然鹵水、巖鹽,含鉀巖石3種;建材、非金屬礦產:石灰巖、白云巖、玻璃用石英砂巖、石膏、水泥用粘土、磚瓦用頁巖、磚瓦用粘土、高嶺土、陶瓷粘土、建筑用砂巖及砂礫石等11種;水氣礦產:礦泉水1種。全市已探明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有13種,包括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礦泉水、石灰巖、石英砂、炭質泥巖(磚瓦用頁巖)、耐火粘土、膨潤土、白云巖、頁巖、砂巖等,占已發現礦種的56.5%。
內江市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多種林木生 內江市夜景 (15張) 長。樹種資源有60多個科目,110多個屬、190多個種。內江由于海拔高差懸殊不大,地形多為丘陵、低山,森林植物種類,從用途上看,內江森林植物以用材林為主,其中面積最大的是威遠縣,最小的是市中區;經濟林樹種豐富,主要有油桐林、油茶林、柑橘林,其它還有落葉果林,如梨、蘋、桃、李、杏、櫻桃、葡萄以及桑林、茶林、油橄欖、棕櫚、核桃、白臘等經濟林木;薪炭林是內江市農村重要的生活燃料,分布廣,產量高,多數可再生更新,主要樹種有榿木、紫槐、馬桑、黃荊等;其它還有特種用途的環境保護林、實驗林、母樹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圣地林、自然保護區林等,其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香樟、楠木、黃蓮木、柏木等。
內江市氣候和土壤條件宜于多種農作物,種植業主要以糧、油、蔗、麻、絲、茶、果、菜等,也種植部分藥材、棉花等,是四川省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集中產區。糧食作物有水稻,多數以栽培一季中稻為主,其中種植面積為143萬余畝;其次是玉米、紅苕和小麥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黃麻、甘蔗等;園藝作物品種繁多,尤以柑橘等資源最為豐富,產量高。
內江市動物資源主要有各種家畜、家禽及部分野生動物。家養動物包括獸類、鳥類、昆蟲類、魚類及家養野生動物。獸類中有豬、牛、羊、兔以及少量的馬、騾、驢等;禽鳥類主要有雞、鵝、鴨、鵪鶉和鴿,其中以雞、鵝、鴨飼養最多;昆蟲類有蜜蜂、蠶;魚類有該地種的鯉、鯽和先后引進的草、青、鰱、鳙等30余個品種;家養野生動物有水獺、鸕鶿、梅花鹿、黑熊等。野生動物,由于全市荒山林較少,難于棲息繁殖,僅有野生動物240多種,主要有麻雀、斑鳩、烏梢蛇、青蛙、黃鱔、泥鰍以及野貓、野兔等。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戶籍總人口411.7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2.24萬人,農業人口298.1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88萬人,出生率為9.43‰;死亡人口3.77萬人,死亡率為9.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29‰。全市常住人口369.9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1%,比上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
職務 | 姓名 |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中共內江市委書記 | 馬波 |
中共內江市委副書記、內江市人民政府市長 | 鄭莉 |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內江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 | 康俊 |
中共內江市委常委、內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付大為(掛職) |
統計截至2019年5月,參考資料來源 |
上海市徐匯區 | 浙江省臺州市 |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 |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 |
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市 | 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 | 日本廣島縣熊野町 | 日本島根縣出云市 |
2018年,內江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411.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31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610.80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581.64億元,增長8.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7885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7:49.6:34.7調整為15.5:43.3:41.2。
2018年,內江市民營經濟增加值83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GDP比重為59.3%,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1.6%。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3%,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3%,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6%,居住類價格上漲1.9%,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7%,衣著類價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1.7%,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與上年持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比上年上漲7.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比上年上漲11.6%。
2018年,內江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16.71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其中,第三產業投資469.70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5.5%。全年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產)754個。
2018年,內江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69億元,同口徑增長8.9%,其中稅收收入40.61億元,同口徑增長14.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3.39億元,增長11.9%。
2018年,內江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3元,比上年增長9.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2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工資性收入20517元,增長7.7%;經營凈收入4784元,增長7.7%;財產凈收入1705元,增長9.3%;轉移凈收入5976元,增長11.7%。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427元,增長8.7%。其中,居住支出增長17.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8.6%,交通通信支出增長16.0%。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3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8元,比上年增加1268元,比上年增長9.3%。其中,工資性收入5998元,增長7.6%;經營凈收入4690元,增長7.9%;財產凈收入377元,增長15.5%;轉移凈收入3843元,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36元,增長9.9%。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14.0%,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8.5%,交通通信支出增長8.1%,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24.3%。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38.4%。
內江市 (6張) 2018年,內江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86萬公頃,比上年下降0.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7.95萬公頃,增長0.8%;蔬菜播種面積7.64萬公頃,增長2.1%。全年糧食總產量170.83萬噸,比上年增產0.3%,其中大春糧食增產0.3%。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6.99萬噸,增產0.3%;蔬菜產量301.05萬噸,增產3.7%;園林水果產量40.53萬噸,增產3.0%。
2018年,內江市肉豬出欄258.31萬頭,比上年增長1.5%;家禽出欄2696.55萬只,增長2.2%。全年水產養殖面積0.92萬公頃,下降1.9%;水產品產量11.74萬噸,增長2.1%。
2018年,內江市完成重點工程造林面積200公頃,全市森林面積18.5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4.41%。全年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04千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44千公頃;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34.69千公頃。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受益人口5.07萬人;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69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26.12萬千瓦,新增26.11萬千瓦。
內江市夜景 (6張)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316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五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增長10.1%,其中,冶金建材產業增長10.4%,食品飲料產業增長4.2%,機械制造產業增長17.5%,醫藥化工產業增長8.8%,電力能源產業增長1.6%。
2018年,內江市重點監測的48種主要工業產品有34種增長,增長面為70.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14.5%,比上年上升26.9個百分點??傎Y產貢獻率為12.1%,比上年下降5.2個百分點。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112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94.29億元,比上年增長14.3%。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352.94萬平方米,下降6.5%;房屋建筑竣工面積787.78萬平方米,下降8.9%。
2018年,內江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5.56億元,比上年增長35.2%。商品房施工面積1142.06萬平方米,下降6.3%。商品房銷售面積434.77萬平方米,增長23.1%。
2018年,內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8.52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5.73億元,增長9.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2.79億元,增長12.4%。按消費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420.67億元,增長10.4%;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17.85億元,增長12.9%。
2018年,內江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5%,其中,出口額1.76億美元,增長55.7%;進口額0.39億美元,增長35.4%。全市獲權企業373戶,其中:新批獲權企業27戶。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家,累計批準2家。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433萬美元。
2018年,內江市接待游客4290.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0%;接待國內游客4286.88萬人次,增長10.0%。接待入境游客3.70萬人次,下降3.8%;實現旅游外匯收入0.11億美元,下降8.3%。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651.64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住戶存款余額1267.49億元,增長10.5%。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02.78億元,增長15.3%。全年共有保險公司38家,其中產險公司18家、壽險公司20家。全年各種保險機構保費收入5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1.66億元,增長8.4%;壽險保費收入38.86億元,增長10.5%。全年各項賠款及給付支出20.68億元,增長2.5%。
2018年,內江市完成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56項,全年共申請專利2364件,獲得授權專利1353件,其中申請發明專利579件,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83件。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6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2個。
內江教育 (11張)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56所,在校學生56.47萬人,教職工3.80萬人。其中:幼兒園673所,在校生9.18萬人;小學273所,在校生21.35萬人;初中137所,在校生12.28萬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5.68萬人;高校4所,在校生4.6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5所,在校生62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2所,在校生3.07萬人;技工學校2所,在校生1784人;工讀學校1所,在校生32人。新、改、擴建城鄉公辦幼兒園15所。為33.62萬名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費、作業本費、免費提供教科書;為2.26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發放生活補助;為1.7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普高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免除1.65萬名家庭經濟困難普高學生學費;為0.51萬名家庭經濟困難中職學生發放國家助學金,免除2.39萬名中職學生學費;資助普惠性幼兒園家庭經濟困難幼兒1.18萬人;資助建檔立卡中職學生1194人;資助建檔立卡本??茖W生1316人。為1.67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發放助學貸款;4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免費午餐,4.13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
內江師范學院 |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 川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 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 |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有藝術表演團體26個,藝術表演場所7個,文化館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21個。博物館4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1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1個,公布為四川省級傳統村落的有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5項。公共圖書館5個,圖書總藏量約785千冊(件)。組織開展大型文藝演出25場,開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場,開展各類文化下鄉演出400余場,新創劇本42個、歌曲12首。建成了88個貧困村文化室,組織開展文化和出版物市場專項行動6次,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12次。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有市級廣播電臺1座,市級電視臺1座,縣(市、區)廣播電視臺4座,鄉鎮廣播站107個,廣播覆蓋率為97.15%,電視覆蓋率為98.22%。完成1609個廣播“村村響”和13581個自然村電視“村村通”運行維護工作。免費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9864場次。
截至2018年底,內江市有醫療衛生機構3297個,其中醫院76個(民營醫院5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194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4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98萬人,其中執業醫師0.60萬人,執業助理醫師0.16萬人,注冊護士0.89萬人。婦幼保健機構6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0人,注冊護士211人。鄉鎮衛生院110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464人,注冊護士1445人。孕產婦死亡率18.53/10萬,嬰兒死亡率3.26‰。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6個,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56.42萬人。
2018年,內江市承辦省級及以上體育比賽9次,舉辦市級運動會77次,開展“周末快樂體育”活動858項次;內江體育健兒參加國際國內大賽獲得金牌9枚、銀牌3枚;參加四川省第十三屆運動會,獲得金牌19枚、銀牌34枚、銅牌46枚,獎牌總數99枚;全年新增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0個;市及各縣(市、區)體育場館免費向群眾開放達188.69萬人次;實現體育彩票銷售額1.83億元,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貧困學生運動員177名。
2018年,內江市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含退休人員)10.85萬人;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含離退休人員)81.0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43.90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檔41.7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二檔324.93萬人。城鎮新增就業5.36萬人,登記失業率3.85%。全年納入城市低保人員3.41萬人,農村低保人數7.63萬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510元/月、320元/月,年末社區服務機構和設施658個,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70億元,全市農村公辦養老機構適老化改造床位1512張。建立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301個,財政專項扶貧投入資金1.13億元,安置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8516人,實現88個貧困村退出、25366人脫貧。
內江交通便利,是交通運輸部規劃的國家公路運輸主樞紐之一、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境內有銀昆、廈蓉、蓉遵、內遂、內威榮、樂自等6條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內昆、隆黃、資威、歸連、成渝客專等6條建成的鐵路,有川南城際鐵路、連樂鐵路等2條正修建的鐵路,全市除威遠縣外其他縣(區)都通高鐵。
2018年,內江市公路客運量0.87億人次,客運周轉量40.66億人公里,貨運量0.43億噸,貨物周轉量42.34億噸公里。年末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26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6公里。新(改)建通鄉、通村公路共計1033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5.1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5.2%,其中私人汽車22.94萬輛,增長15.8%。全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5.42億元,比上年增長14.1%。
成渝高速公路、 內宜高速公路、 隆納高速公路、 成自瀘赤高速公路、 內遂高速公路、 自隆高速公路、 內威榮高速公路、 內江繞城高速公路(在建)構成了內江高速交通大網絡。
國道G321(廣成公路,廣州-成都)、G247(景昭公路,景泰-昭通)、G348(武大公路,武漢-大理)縱貫內江。
內江市境內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和全國第二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貫境而過,境內有5條鐵路(成渝、內昆、資威、歸連、隆瀘),1條運營高鐵( 成渝鐵路客運專線)和1條在建高鐵( 川南城際鐵路)。
越溪 牛燈舞
牛燈舞盛行于越溪。一人扮牧童,二人頂戴牛型道具扮牛。牧童在鑼鼓聲中先面向觀眾說順口溜,表示節日祝賀,然后牽牛出場舞蹈。主要是摹擬日常喂牛、用牛、與牛嬉戲等舞姿。最受歡迎的是,“?!卑l“吼”,不聽使喚,狂奔亂跳,急得牧童抓腦搔腮、窘態萬狀。逗得觀眾大樂。由于??筛?、馱運,與民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故此舞蹈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盤破門武術
峨眉盤破門源出羅泉,清朝乾隆年間,羅泉人劉贛,此人性情剛烈,幼年開始習武,癡迷武術,家中富有,年青時就常年在巴蜀大地遍訪名師,以武會友,學習眾家之長,天資聰慧加上刻苦操練,將本土武術和發源于峨眉山,流傳于巴蜀大地的峨眉派武術融會貫通,獨創“齊步云腳高樁盤破”打法,成為峨眉盤破門的開山祖師爺。
八卦鴛鴦酒
八卦鴛鴦酒是道家養生文化的“活文物”,始于隋唐,興于宋,清乾隆后轉入民間,在威遠秘傳。其釀酒秘術由平真教掌門單傳,該酒釀制技藝主要包括:五行配方術(按照道家五行生克關系,將十六味中藥配伍制成藥丸)、地元煉丹術(用道家地元煉丹術,在丹爐中將藥丸去除毒性,活化有效成分,煉制成“八卦陰陽丹”)、丹酒醇化術(將“八卦陰陽丹”置入優質基酒,恒溫浸泡醇化,制成八卦鴛鴦酒)。
大千雞塊 | 內江牛肉面 | 內江熗鍋面 |
王記牛肉干 | 大千干燒魚 | 干燒鱘鰉翅 |
板板橋油炸粑 | 極品溢香雞 | 連界羊肉湯 |
周蘿卜 | 威遠七星椒 | 威遠大頭菜 | 隆昌羊肉湯 |
羅泉豆腐 | 甜城蜜餞 | 黃老五花生酥 |
景區 | 年代 | 所在區縣 | 評定批次 |
---|---|---|---|
隆昌石牌坊 | 清 | 隆昌市 | 第五批 |
資中文廟、 武廟 | 明、清 | 資中縣 | 第六批 |
翔龍山摩崖造像 | 唐至民國 | 市中區 | 第七批 |
順河崖墓群 | 東漢 | 東興區 | |
鹽神廟 | 清 | 資中縣 | |
圣水寺 | 唐 | 市中區 |
景區 | 所在區縣 | 公布時間 |
---|---|---|
重龍山摩崖造像 | 資中縣 | 1980年7月 |
羅泉會議會址 | 資中縣 | 1991年4月 |
甘露寺 | 資中縣 | |
永慶寺及木牌坊 | 資中縣 | |
建春門城樓 | 資中縣 | 2002年12月 |
云霞古剎石牌坊 | 市中區 | 2007年6月 |
鷺瀾洞崖墓 | 東興區 | |
高峰寺、塔及石刻 | 東興區 | |
般若寺及石刻 | 東興區 | |
西林寺 | 東興區 | |
龍水縣城遺址 | 資中縣 | |
趙雄墓 | 資中縣 | |
寧國寺 | 資中縣 | |
唐明渡雙塔 | 資中縣 | |
資中王家祠 | 資中縣 | |
新正街民居 | 資中縣 | |
資中南華宮 | 資中縣 | |
秦家巖摩崖造像 | 資中縣 | |
西巖摩崖造像 | 資中縣 | |
威遠白塔 | 威遠縣 | |
靜寧寺 | 威遠縣 | |
佛爾巖摩崖造像 | 威遠縣 | |
胡馭垓烈士墓 | 威遠縣 | |
內江鐘樓 | 市中區 | 2012年7月 |
三元塔 | 市中區 | |
大治永興寺 | 東興區 | |
普陀巖摩崖造像 | 東興區 | |
重龍天主堂 | 資中縣 | |
興禪寺 | 資中縣 | |
羅泉劉家大院 | 資中縣 | |
羅泉鐘氏宗祠 | 資中縣 | |
宏仁醫院 | 資中縣 | |
壽音閣 | 資中縣 | |
威遠煤礦小火車·黃泥段窄軌鐵路 | 威遠縣 | |
威遠穹窿古寨群 | 威遠縣 | |
威遠古城墻 | 威遠縣 | |
紅村石油會戰舊址 | 威遠縣 | |
威遠老君山石刻 | 威遠縣 | |
羅世文故居 | 威遠縣 |
景區 | 年代 | 所在區縣 | 公布時間 |
---|---|---|---|
張大千紀念館 | 1990年 | 東興區 | 1996年12月 |
柳家洞摩崖造像 | 明 | 市中區 | 2011年12月 |
趙貞吉墓 | 明 | 市中區 | |
蘇王氏節孝坊 | 清 | 市中區 | |
呂祖廟 | 清 | 市中區 | |
翔龍山寓所 | 民國 | 市中區 | |
內江市革命烈士陵園 | 1992年 | 市中區 | |
梯子巖摩崖題刻 | 清 | 東興區 | |
紫云古剎牌坊 | 清 | 資中縣 | |
羅泉萬壽宮 | 清 | 資中縣 | |
銀山烈士陵園 | 近現代 | 資中縣 | |
石漁灘橋 | 清 | 隆昌市 | |
響石川祖廟 | 清 | 隆昌市 | |
楊柳橋 | 清 | 隆昌市 | |
卿元柱夫婦墓 | 清 | 隆昌市 | |
民眾教育館 | 民國 | 隆昌市 |
內江大千園旅游景區
大千園旅游景區位于四川省內江市東桐路圓頂山,整合了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博物館、張大千美術館、張大千故居、西林古寺、鷺瀾洞崖墓群、太白樓、西林古渡等景點,是一處以書畫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為主題,涵蓋了漢、唐、宋、明、清諸多文物古跡的文化旅游景區。2016年成功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趙逵 | 逵著有棲云集三十卷,《宋史本傳》傳于世 | 顧汝修 | 乾隆進士、翰林編修 |
趙貞吉 | 明朝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 | 駱成驤 | 曾任四川高等學校(四川大學前身)校長 |
龔懋賢 | 陜西巡撫,主持重建的西安鐘樓 | 羅念生 | 學者、教授 |
張潮 | 禮部尚書掌詹事府教庶吉士 | 喻培倫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
余燮陽 | 內江當代書法名家 | 張善子 | 畫虎大師 |
晏濟元 | 著名書畫大師 | 張大千 | “大風堂畫派”創始人之一 |
范長江 | 杰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 | 楊崇俊 | 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李華梅 | 第一個登上南極大陸的女科學家 | 黃代培 | 第六屆、第八屆、第九屆黨委委員 |
陳樹 | 詞曲作家,音樂制作人 | 劉亞明 | 著名畫家 |
刀郎 | 中國流行樂壇傳奇男歌手、音樂人 | 邱虹云 | “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金獎得主 |
羅斌 | 青年作曲家、資深填詞人 | 劉曉梅 | 女子短跑銀牌 |
何馬 | 著名探險家、作家 | 鄧家佳 | 新生代喜劇小天后 |
陳西貝 | 中國大陸女演員、歌手 | 徐嘉葦 | 內地演員,歌手,主持人 |
邱波 | 中國跳水隊運動員 | 喻丹 | 中國女子射擊隊運動員 |
劉圓圓 | 新生代女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