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
慶陽 甘肅慶陽 隴東 慶陽市 慶陽歷史沿革 慶陽行政區劃 慶陽地理環境 慶陽自然資源 慶陽交通運輸 慶陽人口民族 慶陽政治體制 慶陽經濟概況 慶陽社會事業 慶陽文化藝術 慶陽旅游風景 慶陽名優特產 慶陽著名人物 慶陽城市榮譽 甘肅省發布道路結冰黃色預警
慶陽, 甘肅省地級市。位于 甘肅省最東部,陜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 黃土高原 溝壑區。習稱“ 隴東”,素有“ 隴東糧倉”之稱。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67.31萬(2016年戶籍人口),轄1區7縣116個鄉鎮。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 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 不窋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里是“ 環江翼龍”和“ 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這里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 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舉世矚目的《黃帝內經》;這里是原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為“永遠的紅區”。國家級隴東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富集, 長慶油田的發源地。據《 史記》記載,人文始祖 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
詳情慶陽, 甘肅省地級市。位于 甘肅省最東部,陜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 黃土高原 溝壑區。習稱“ 隴東”,素有“ 隴東糧倉”之稱。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67.31萬(2016年戶籍人口),轄1區7縣116個鄉鎮。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 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 不窋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里是“ 環江翼龍”和“ 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這里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 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舉世矚目的《黃帝內經》;這里是原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為“永遠的紅區”。國家級隴東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富集, 長慶油田的發源地。
據《 史記》記載,人文始祖 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 岐伯論醫,有《 黃帝內經》行世,“ 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于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 華夏公劉第一廟”。
(一)“慶陽”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間。宋太祖建隆元年置慶州團練,乾德初又升為慶州。到英宗治平年間改設環慶路。乃合環州和慶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皯c陽”這一名稱方見于史冊,并沿用至今。
(二)慶陽因慶州州治城址位處馬蓮河上游環江(二河中位居西又稱西河)與柔遠河(又名東河)匯流以北的三角臺地內(即今慶城縣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慶陽”。
夏商時期,慶陽稱鬼方,為周先祖公劉邑地。西周時期,稱北豳。春秋戰國時期,慶陽為戎狄之地,曾屬 義渠戎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滅義渠戎國,置 北地郡,沿至漢、晉。西魏時改置朔州,轄彭陽(今西峰區境內)、陽周(今正寧縣境內)、豳州趙輿郡、定安縣、襄樂郡、襄樂縣、獨樂縣(同屬今寧縣境內),北周時廢棄。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 慶州,煬帝大業年間改為 弘化郡,轄合水、馬嶺、華池、歸德、洛源、弘化、弘德7縣,唐初復為慶州,后改安化郡、順化郡,乾元初(公元758年)置慶州、并升安定軍,統轄順化、合水、樂蟠、馬嶺、同川、華池、延慶、懷安、洛源、方渠10縣;與分設的 寧州(轄彭原、彭陽、安定、襄樂、真寧5縣)、原州(轄今鎮原及平涼部分地區)均屬陜西關內道。
五代梁時改為武靜軍,后又復為慶州,轄順化、同川、彭原、樂蟠、華池(今合水縣境內),通遠(今環縣境內)、真寧(今正寧)、安定、定平、襄樂、寧州(今寧縣境內)、通遠軍等8縣1州1軍。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50年)置慶州團練,屬陜西路;乾德初復置慶州,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改稱環慶路;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升慶陽軍節度,宣和七年(公元1119年)改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彭陽3縣,與分設的 環州、寧州同屬 永興軍路,原州(今鎮原)屬秦風路。
金初改慶陽為安國軍,旋改定安節度;皇統二年(公元1142年)置慶原路總管府,慶、環、原、寧4州同屬慶原路。
元時仍為慶陽府。明時隸屬陜西布政司,并增慶陽衛,轄寧州及安化、合水、環縣、真寧4縣。
清康熙四年分隸甘肅布政司,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裁衛歸并郡縣,統轄1州4縣,即寧州、安化、合水、真寧和環縣。
民國2年(公元1913年),歸屬 隴東道(后改屬涇原道);16年(公元1927年)廢道,改隸涇原行政區。民國24年(公元1935年)甘肅省在西峰分設第三區行政督察區,轄慶陽、環縣、合水、鎮原、寧縣、正寧6縣。
1934年11月7日,在 南梁鄉成立了 陜甘寧邊區 蘇維埃政府。隨之,建立了華池、慶北縣的革命政權。
1935年秋又建立了新正、新寧縣的革命政權。同年11月,成立陜甘省,轄華池、慶北等縣;成立關中特區,轄新正、新寧等縣。
1936年夏,建立了環縣、曲子兩縣蘇維埃政權。將慶北縣與華池縣合并為華池縣。同年,陜甘省改為陜甘寧省,省址由陜北遷環縣河連灣,冬季又遷曲子鎮,轄華池、曲子、赤慶、固北、定環等縣。
1937年陜甘寧省撤銷,成立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華池、環縣、曲子3縣。
1940年春,成立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慶陽、合水、鎮原3縣。秋季,慶環,隴東分區合并為隴東分區,轄華池、環縣、曲子、慶陽、鎮原、合水6縣。
1949年5月,關中分區改為三原分區,新正、新寧縣歸三原分區。
慶陽市地圖 (2張) 1949年6月,新正、新寧縣改稱正寧、寧縣,劃歸隴東分區管轄。7月27日西峰解放,8月,隴東分區改為慶陽分區專員公署,轄西峰市及華池、環縣、曲子、慶陽、合水、鎮原、正寧、寧縣8縣1市,隸屬甘肅行政公署,12月2日,改屬甘肅省人民政府。
1949年7月8日西峰解放,成立慶陽專員公署。1955年9月慶陽專員公署并于平涼專員公署,1962年1月慶陽與平涼分設,復為慶陽專員公署。
1968年4月改為慶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10月改為慶陽地區行政公署。
1986年元月成立 西峰市,慶陽地區行政公署下轄7縣1市。
2002年6月22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2]55號,撤銷慶陽地區和縣級西峰市,設立地級慶陽市。慶陽市設立西峰區,以原縣級西峰市的行政區域為西峰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九龍南路。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慶陽市轄原慶陽地區的 鎮原縣、 環縣、 華池縣、 合水縣、 寧縣、 正寧縣和新更名的 慶城縣以及新設立的 西峰區。
截至2014年4月,慶陽市轄1區7縣,即: 西峰區和 慶城、 華池、 寧縣、 鎮原、 合水、 正寧、 環縣。
縣區 | 面積(平方千米) | 總人口(萬) | 常住人口(萬) | 郵政編碼 | 政府駐地 |
---|---|---|---|---|---|
慶陽市 | 27119 | 261 | 221.1191 | 745000 | 西峰區慶州西路 |
西峰區 | 996 | 38 | 38 | 745000 | 九龍南路 |
慶城縣 | 2673 | 29 | 26 | 745100 | 慶城鎮 |
環縣 | 9236 | 35 | 30 | 745700 | 環城鎮 |
華池縣 | 3776 | 13 | 12 | 745600 | 柔遠鎮 |
合水縣 | 2976 | 17 | 15 | 745400 | 西華池鎮 |
正寧縣 | 1329 | 23 | 18 | 745300 | 山河鎮 |
寧縣 | 2633 | 55 | 41 | 745200 | 新寧鎮 |
鎮原縣 | 3500 | 51 | 42 | 744500 | 城關鎮 |
注: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10年12月。 |
甘肅省慶陽市東接陜西省延安市;南與陜西咸陽市及甘肅省 平涼市相連,北鄰陜西省 榆林市及寧夏 鹽池縣;西與寧夏固原市接壤。慶陽市屬黃河中游內陸地區。介于東經106°20′至108°45′與北緯35°15′至37°10′之間。東倚 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西接 六盤山,東、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緩,故有“盆地”之稱。區內東西之間208公里,南北相距207公里。
遠古以來,經 慶陽 (8張) 過地質不斷運動和變遷,古生代陸地從汪洋中隆起,隴東出現丘陵。中生代沉積成我國西北最大的慶陽湖盆,涉及陜、甘、寧、蒙,浩瀚遼闊。第四紀陸地不斷抬升,更新世的大風,席卷黃土,覆積成厚達百余米的黃土高原,全新世,黃土高原被河流、洪水剝蝕切割,形成現存的高原、溝壑、梁峁、河谷、平川、山巒、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為中南部黃土高原溝壑區,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東部黃土低山丘陵區。全市海拔相對高差1204米,北部馬家大山最高為2089米,南部政平河灘最低為885米。
慶陽市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9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 董志塬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700多平方公里,橫跨慶陽市四縣區,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 天下黃土第一原”。
慶陽市有董志、早勝、宮河等12條較大 慶陽市風光 (19張) 塬面,總面積27萬公頃,其中:面積9萬公頃的董志塬是農作物主產區。市內有馬蓮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蘆河5條河流,較大的支流有27條。年平均總流量為26.7立方米/秒,總徑流量8.43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靜儲量越43.39億立方米,動儲量3714萬立方米。
慶陽市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常吹西北風,夏季多行東南風,冬冷常睛,夏熱豐雨。降雨量南多北少,2007年全市降水量382.9—602.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至9月間。氣溫南部高于北部,年平均氣溫9.5—10.7℃,無霜期140—180天。年日照2213.4—2540.4小時,太陽總輻射量125—145千卡/平方米,地面平均蒸發量為520毫米,總體呈干旱、溫和、光富的特點。
慶陽市 子午嶺40621公頃次生林,為 悠悠子午嶺 (33張) 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生長著松樹、柏樹、樺樹等200多種用材和經濟林木;棲息著 豹、 狍鹿、 靈貓、 黑鸛、鴛鴦等150多種野生動物,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 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子午嶺海拔在1600至1907米之間,林區內峰巒疊翠,谷壑幽深,登嶺遠眺,群山連綿,崢嶸突兀,云海翻騰,保護區森林覆蓋率88.3%。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唯一可以接替 大慶的可能就是慶陽,就是 長慶油田?!?2013年,發源于慶陽的長慶油田油氣總當量成為我國產量最高的巨型油氣田。
慶陽是僅次于陜西省 榆林市的中國第二大能源資源大市。甘肅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長慶油田的誕生地,1970年十萬石油工人進駐慶陽市寧縣 長慶橋鎮,拉開了隴東石油大會戰的序幕,28年后,長慶油田總部于1998年8月從慶陽市慶城縣(原慶陽縣)整體搬遷至陜西省西安市,其中慶陽市2013年原油產量達到659萬 慶陽市區 (31張) 噸。
慶陽已探明油氣總儲量40億噸,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41%,油氣預測儲量相當于延安的1.7倍、榆林的6.7倍、寧東地區的80倍左右,占鄂爾多斯盆地總資源量的41%。天然氣(主要為煤層氣)預測資源量達1.36萬億立方米,占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層氣總資源量的30%;石油總資源量32.74億噸,占鄂爾多盆地總資源量的33%。石油三級儲量16.2億噸,探明地質儲量5.16億噸,2001年新探明的 西峰油田,三級儲量達4.25億噸。
慶陽煤炭資源已查明預測總儲量2360億噸,占甘肅全省預測儲量的94%,占鄂爾多斯盆地煤炭資源預測儲量的11.8%,占全國煤炭資源預測儲量的4.23%。按照每年生產一億噸煤炭的目標計算,至少可以開發786年,已完全具備億萬噸級大煤田建設條件。慶陽境內的煤炭雖然埋藏較深,但煤質好,是優良的動力煤和化工煤。慶陽煤炭開發吸引了特大型央企和其他企業的投資興趣,已有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中國鋁業、大唐集團、華電集團、中煤等央企和諸如淮北礦業、金川集團、甘肅能源集團等省級大型企業進入慶陽市開發建設煤礦、煤電、煤化工、煤建材和運煤公路、鐵路等項目。慶陽在建的大型煤礦有核桃峪、新莊、馬福川、劉園子、甜水堡等年產近3000萬噸的幾個煤礦。
慶陽還擁有白云巖、石英砂、石炭巖等10多種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白云巖分布于環縣毛井鄉黃寨柯村的陰石峽,礦區露出地層長930米、寬500米,層位穩定,總儲量675.7萬噸。礦石為塊狀,基本不含雜質,可達到一級晶要求,具有滿足冶金、陶瓷、玻璃及提煉金屬鎂等良好的工業開發價值,而且礦區地質結構穩定,交通方便,土地寬闊,工程技術環境和條件良好。石英砂主要分布于西峰—鎮原一帶及環縣甜水堡,其化學成分、礦物成分和粒度成分三大指標均符合酒瓶玻璃原料標準。鎮原—西峰7個礦點估算總儲量5429萬噸,環縣甜水堡估算總儲量為800萬噸,均屬大型礦床規模,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石灰巖主要分布于環縣西北部的石梁,為中型礦床,礦體呈層狀分布,遠景儲量1225.9萬噸,其中水泥石灰巖39.5萬噸,制堿灰巖1184.4萬噸。在環縣九連山還有小型礦床,礦體亦呈層狀分布,地質儲量128.18萬噸。始建于1970年的九連山水泥廠,經過連續三期技術改造,已建成能夠生產普通硅酸鹽水泥和特種專用水泥16萬噸的生產能力。
慶陽機場4C級改擴建工程已于2012年底正式復航。慶陽機場已開通了蘭州-慶陽-西安、西安-慶陽-蘭州兩個航班。北京(南苑)-慶陽-蘭州往返航班于2013年7月5日已經正式開通。 按照慶陽的規劃,將適時啟動4D級機場擴建,開通到成都、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航班。
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干線縱貫南 雷西高速公路 (4張) 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
西峰至長慶橋至鳳翔路口高速公路2011年竣工通車,是 青蘭高速和福銀高速在甘肅省聯通的樞紐工程。兩條國道主干線進入慶陽市后在長慶橋互通立交交匯并線,向西接入已建成的平涼至定西高速公路,直通蘭州。
雷家角(陜甘界)至西峰高速公路已于2013年11月20日建成通車。雷西高速公路主線長128.057公里,連接線長17.13公里,途經慶陽市西峰區、合水縣、慶城縣3個縣區,10個鄉鎮,34個行政村。
銀川至百色國高(G69)甜水堡至慶城至羅兒溝圈高速公路(規劃),分別與青島至銀川、定西至武威、青島至蘭州、銀川至昆明等國家高速公路連接,是寧夏、甘肅、陜西三省區毗鄰地區重要的對外運輸大通道。設計行車速度80公里/小時,雙向4車道,路基寬度為24.5米,規劃里程390公里。
西平鐵路
西平鐵路是西安至平涼鐵路的簡稱,全長263.1公里。西平鐵路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 西平鐵路為國家Ⅰ級電氣化單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2008年動工 ,已于2013年底建成通車,在慶陽市寧縣長慶橋工業區設站。
銀西高鐵
銀川至西安鐵路正線全長574.4公里,其中慶陽段約270公里,總投資估算529.7億元,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十二五后三年重點項目和《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骨干交通要道。
2015年12月, 銀西高鐵慶陽段正式開工建設。銀西高鐵正線設計時速250公里、預留時速350公里條件,其中慶陽境內線路長度272.74公里,設甜水堡、環縣、曲子、慶城、慶陽和寧縣6個站,投資約352億元。
1986年以來,慶陽市人口總量變動,大致經歷了一個較快增長、一個平穩下降和一個較低增長三個階段,使總人口變動從一個較高較快增長的強力控制高生育水平時代進入到較低較慢增長的穩定低生育水平時代。
1.較快增長階段(1986——1995年)
由于受20世紀60年代生育高峰人口慣性的影響,1986-1995年慶陽市正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慶陽市總人口由1986年的197.93萬人上升到1995年的235.08萬人,9年當中增加人口32.15萬人,增長了 18.77%,年平均凈增4.13萬人,年平均增長了2.09%。
2.平穩下降階段(1996——2003年)
在經過了一個生育高峰期后,加之由于人口控制的效果,這一個階段人口增長的趨勢得到了緩解,出現了人口增長平穩下降的狀態,慶陽市總人口由1996年的241.96萬人增至2003年的255.76萬人,7年當中增加人口13.8萬人,增長了5.70%,年平均凈增1.97萬人,年平均增長了0.81%。自1999年之后,每年人口自增率均在10‰以下,最低的2003年自增率只有6.96‰,這個階段人口增長明顯低于上個階段,和過去相比,慶陽市人口呈現出了下降的勢頭。
3.較低增長階段(2004—— )
由于人口規律性的慣性作用,從2004年開始,慶陽市進入了新一輪的人口生育高峰,但是由于計劃生育工作長期持久的發展,這一階段人口增長明顯較低。慶陽市總人口由2004年的256.69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62.43萬人,3年間增加人口5.74萬人,增長了2.24%,年平均凈增1.91萬人,年平均增長了0.75%。由于這個階段還沒有結束,還沒有完全反映出來,但是和過去人口增長階段相比,增長幅度較低已成為定局。
據《慶陽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慶陽市常住人口為221119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595445戶,家庭戶人口為206279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12人減少0.66人。
2016年末,慶陽市常住人口224.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1.41萬人(常住人口中當年凈流出0.5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8.4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34.99%。全年出生人口3.07萬人,出生率為13.68‰;死亡人口1.56萬人,死亡率6.96‰;自然增長率為6.72‰。
民族
甘肅省慶陽市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共有回、藏、滿等29個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264萬人口的0.3%,主要分布在6個縣(區)的1個民族鄉、9個民族村。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贠建民
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濤
市委副書記: 周普生
市委常委、副市長: 黃正軍
市委常委、西峰區委書記: 章志兼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閆曉峰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焦石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趙昌軍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馬驥
市委常委、副市長: 張應科
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守金
市委常委、副市長: 廉滋仁
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 尚科鋒
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濤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黃正軍
市委常委、副市長: 張應科
市委常委、副市長: 楊守金
市委常委、副市長: 廉滋仁
副市長: 董濤
副市長、正寧縣委書記: 吳麗華
副市長: 楊廷禎
副市長:王華
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楊濤
副市長:鄭軍
市政府秘書長: 左自剛
初步核算,2016年,慶陽市實現生產總值597.8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49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增加值287.98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24.36億元,增長8.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8.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6734元,下降2.3%。
2016年,慶陽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98.44萬畝,與上年持平,糧食總產量達到156.14萬噸,下降3.9%。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92.67萬畝,增長0.9%,產量41.96萬噸,下降3.5%;秋糧播種面積505.77萬畝,下降0.3%,產量114.78萬噸,下降4.1%。油料播種面積105.34萬畝,增長0.4%,產量13.82萬噸,下降10.0%;蔬菜面積129.40萬畝,增長2.5%,產量102.32萬噸,增長11.1%;果園面積171.28萬畝,其中當年新栽17.33萬畝;水果總產量78.86萬噸,增長12.4%,其中蘋果面積120.34萬畝,產量66.88萬噸,增長12.0%。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88.86億元,增長5.7%。
2016年,慶陽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55.26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7.63億元,增長9.0%。規模以上工業中,地方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2.23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產值518.32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9.5%。
2016年,慶陽市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29.46億元,下降0.9%,其中利潤總額51.51億元,比上年下降27.1%。地方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總額2.45億元,下降49.3%。
2016年,慶陽市資質以上建筑企業79戶,比上年減少1戶;全年建筑企業實現增加值41.70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5%。
2016年,慶陽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3.11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6.59億元,增長9.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56.52億元,增長9.1%。分行業看,批發業42.98億元,增長10.5%;零售業152.80億元,增長9.0%;住宿業1.89億元,增長6.3%;餐飲業25.43億元,增長10.3%。
2016年,慶陽市外貿出口創匯29863萬元,比上年下降38.0%。
2016年,慶陽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4788人,在校學生16823人,畢業4698人;中等職業學校招生6128人,在校學生14001人,畢業5970人;普通高中招生17136人,在校學生53919人,畢業19575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69%。 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18421人,比上年減少960人,下降5.0%;錄取率80.37%,比上年下降0.33個百分點。
2016年,慶陽市事業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695人 ,其中高級技術人員2545人。
2016年,慶陽市共組織實施農業、工業、醫療衛生和社會公益事業等各類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30項,共投入科技經費1158萬元。評出市級科技進步獎100項,其中一等獎13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項。
2016年,慶陽市共有專業國有文化藝術表演團體9個,全年演出1704場(次),觀眾208.82萬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55.17萬冊;博物館、紀念館19個,文物藏量38901件;綜合性檔案館9個,館藏各類檔案54.67萬卷、 35.27萬件,資料9.10萬冊,照片2.49萬張;文化站119個。
2016年,慶陽市有線電視用戶增加到87741戶,有線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83%。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100%。
2016年,《隴東報》出版366期,發行1354.20萬份。
2016年,慶陽市舉辦縣以上運動會19次,參加運動員36290人次。在市級以上運動會上,慶陽市體育健兒共奪得14枚金牌,8枚銀牌,7枚銅牌。
2016年,慶陽市醫療衛生機構總數1939個,比上年減少11個。其中,醫院28個,鄉鎮衛生院12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26個,婦幼保健院(站)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9個,衛生監督所(中心)8個。年末實有醫療床位9420張,比上年凈增456張,增長5.1%。其中,醫院6321張,凈增320張,增長5.3%;鄉鎮衛生院2656張,凈增139張,增長5.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40張,與上年持平;婦幼保健院(站)234張,凈增20張,增長9.3%。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9431人,凈增257人,增長2.8%。其中執業醫師3096人,凈增206人,增長7.1%;執業助理醫師840人,凈增60人,增長7.7%;注冊護士3452,凈增171人,增長5.2%;藥師(士)439人,凈增15人,增長3.5%;技師(士)440人,凈減少18人,下降3.9%;其他衛生技術人員1164人,凈減少177人,下降13.2%。
慶陽市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慶陽人民對飲食品位的追求越來越高,促進了飲食技藝的不斷 改進和更新。傳統名吃有臊子面、蕎剁面、羊羔肉等。
慶陽位于華北連接西北之處, 草原文化連接 農耕文化的特殊地帶。雖周祖的農耕在這里發展較早,但五千年的中國這里長期為游牧者占據,游牧者在這里學會了農耕,當然農人也懂得了畜牧生產。農牧業在這里的長期協調發展便有了這里以農產品為主料,畜牧產品為輔聊的特色美食。
慶陽的主要美食有: 臊子面、 羊羔肉、 蕎剁面、灌腸、 饸饹面等。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繡、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繡金匾》、《軍民大生產》三首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 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 隴劇,是甘肅唯一的新劇種。
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繡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外。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 香包刺繡之鄉、 徒手秧歌之鄉、 民間剪紙之鄉、 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 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
2004年,在中央電視臺和央視國際網絡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慶陽市從170多座 民俗文化--慶陽香包甲天下 (12張) 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2011年包括環縣道情皮影戲在內的“中國皮影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慶陽書畫近幾年在繼承書畫傳承的過程中也得到了空前發展,如 張孝友、 劉養鋒、 蔣玉書、 鄧博五、 劉先鋒、姚天佑、 馬成章、 楊牧青、 張改琴、 安文麗、 李鼎鋒、王毅、 安石、 金希明等。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 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首屆 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藝術節于2002年成功在慶陽市 西峰區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屆 。首屆 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于2009年9月成功在慶陽市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
慶陽市共有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 慶陽旅游 (20張) 處,遍布全市各區縣。2011年慶陽市投資3.2億用于紅色旅游開發和旅游景區建設,使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0萬人次,同比增長75.6%,旅游業總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79.1%,旅游業總收入占全市GDP 的2.34%。
慶陽市現有旅游景點61處,其中人文類56處(紅色革命勝跡7處),自然風景類5處。主要景點有: 周祖陵、 公劉廟、隴東民俗博物館、岐黃中醫藥博物館、 子午嶺、紅色南梁、 山城堡戰役遺址、 北石窟寺、 石空寺石窟、 東老爺山、 夏家溝森林公園、 潛夫山森林公園、 東湖公園、 南小河溝等。
2011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評比中,慶陽市作為唯一一個西北部城市入圍,2012年,慶陽繼續入圍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城市 。
革命老區
慶陽市革命歷史悠久,是甘肅省唯一的革命老區,從1927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22年間,先后經歷了 陜甘邊革命根據地、 西北革命根據地、 陜甘寧抗日根據地三個較大的歷史時期。1927年在 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陜甘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權——南梁政府。以慶陽市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作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它的存在為中央紅軍和黨中央長征提供了落腳點,也為八路軍三大主力北上抗日提供了出發點,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的大部分部隊都駐扎在慶陽市。
慶陽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陜甘寧省府舊址、 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斗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景觀
慶陽市區內共有南北向道路24條,東西向道路55條,巷道23條;市級廣場2個,分別為“和諧廣場”及“周祖廣場”;湖6個,分別為“東湖公園”、“范公湖”(城市東區)、“西湖”、“天湖”及“慶陽湖”(均在城市南區)、“公劉湖”(城市北區)。
慶陽素有“隴東糧倉”之稱,盛產小麥、玉米、油料、蕎麥、小米、燕麥、黃豆等,尤以特色小雜糧久負盛名。慶陽是甘肅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地處全國蘋果生產最佳緯度區,已被農業部列入西北黃土高原蘋果優勢帶,紅富士蘋果、曹杏、黃柑桃、金棗和早勝牛、環縣灘羊、隴東黑山羊、羊毛絨等大宗優質農畜產品享譽國內外。慶陽還是全國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和全國規模最大的白瓜籽仁加工出口基地,是全國品質最優、發展面積最大的黃花菜基地和國家特產經濟開發中心確定的全國特產白瓜籽、黃花菜示范基地,是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的“中國優質蘋果之鄉”、“中國 黃花菜之鄉”、“中國小雜糧之鄉”;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杏鄉”。慶陽還是中醫藥之鄉,產有甘草、黃芪、麻黃、穿地龍、柴胡等300多種中草藥,其中69種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文化名人
慶陽歷代名家輩出,古有黃帝問醫的 歧伯, 不窋, 鞠陶,公劉,漢有思想家 王符,魏晉有政治家 傅玄,以及明代前七子領袖 李夢陽,金石書畫大家 米萬鐘等,都為歷史所稱道。近現代有 郭學禮、青年作家兼旅行家、“微博環游中國第一人” 路東等。
著名將領
慶陽歷史上著名的武將有:北地郁郅 王圍、北地郁郅 甘延壽,北地義渠 公孫敖、北地義渠 公孫賀,北地郁郅 李息,北地泥陽 李傕,北地義渠傅介子等人,東漢末年名將皇甫嵩(今鎮原人),南宋抗金名將楊政(原州鎮原人)功至 武顯郎,明朝武將咸寧侯仇鉞?!逗鬂h書》中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諺語。
當代名人
原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 陸武成;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省委秘書長 李建華;北京市委常委 茍仲文,原甘肅省委副書記 馬西林,原蘭州軍區空軍司令員 劉懋功,蘭州軍區副政委(中將軍銜) 王建民;青年作家(《一路東去》作者)兼旅行家、著名策劃人—— 路東。
2017年12月24日,慶陽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2018年4月,入選“2018暢游中國100城”。
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